
醫學新知

運動傷害全解析:常見類型、處理與最佳治療對策
一、什麼是運動傷害?
運動傷害(Sports injuries)是從事體育活動時常見的傷害類型。運動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,有助於強化骨骼與肌肉(肌肉骨骼系統),但同時也可能增加骨骼、肌肉及其他軟組織受傷的風險。事故、過度訓練及接觸性運動均可能導致運動傷害。
運動傷害可能突然發生,也可能隨時間逐漸累積。急性傷害通常由瞬間過度用力引起,而長期重複使用某部位則可能導致勞損性傷害。若未能妥善復原,任何傷害都可能演變為慢性問題。許多運動傷害可透過適當護理在家中恢復,但仍建議諮詢運動醫學專科醫師,以確保傷勢獲得適當評估與治療。
二、常見的運動傷害有哪些?
(一)運動傷害的類型
在運動的過程中,身體經常承受各種衝擊與壓力,若動作不當或超出負荷,便可能導致不同類型的運動傷害。這些傷害可能影響骨骼、關節、肌肉及軟組織,從輕微的不適到嚴重的結構性損傷皆有可能發生。
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運動傷害類型:
傷害類型 |
定義 |
成因 |
嚴重程度說明 |
骨折 |
骨頭破裂或折斷 |
• 突發性外力(跌倒、碰撞) • 慢性壓力 |
• 急性骨折 • 應力性骨折 • 生長板骨折 |
滑囊炎 |
影響滑囊的勞損性傷害 |
重複性動作造成滑囊發炎 |
影響關節緩衝功能 |
腦震盪 |
腦部受到撞擊的損傷 |
頭部撞擊導致腦部反彈 |
需立即評估治療 |
挫傷 |
皮膚下出血形成瘀傷 |
外力撞擊 |
• 表淺性挫傷 • 深層肌肉挫傷 • 骨挫傷 |
關節脫位 |
骨頭脫離關節正常位置 |
強大外力導致關節錯位 |
需專業復位治療 |
肌肉拉傷 |
肌肉過度伸展或撕裂 |
突發性過度拉伸 |
• 輕微拉傷 • 部分撕裂 • 完全撕裂 |
扭傷 |
韌帶過度拉伸或撕裂 |
關節突然扭轉 |
• 輕度:拉傷 • 中度:部分撕裂 • 重度:完全撕裂 |
肌腱炎 |
肌腱發炎的勞損傷害 |
長期重複性動作 |
影響肌肉骨骼連接功能 |
<延伸閱讀:Types of Sports Injuries and How They're Treated>
(二)運動中哪些身體部位最容易受傷?
某些身體部位在運動時往往承受比其他部位更大的壓力。由於身體活動依賴關節的靈活運作,因此這些關節及其周圍支撐組織通常更容易受傷。其中常見的受傷部位包括
常見運動傷害部位 |
解剖結構說明 |
典型傷害類型 |
好發運動項目/原因 |
跟腱 |
連接小腿肌肉到腳跟骨的粗壯韌帶組織 |
• 跟腱炎 • 跟腱斷裂 • 慢性發炎 |
• 跑步運動 • 跳躍運動 • 過度使用 |
踝關節 |
包含三個關節及骨頭、軟骨、韌帶等組織 |
• 踝關節扭傷 • 踝關節骨折 • 韌帶撕裂 |
• 快速轉向運動 • 落地姿勢不當 • 運動地面不平 |
肘關節 |
易因重複性動作而受傷的關節 |
• 網球肘 • 高爾夫球肘 • 肘關節滑囊炎 |
• 球拍運動 • 重複揮臂動作 • 過度使用 |
頭部 |
根據CDC統計約佔運動傷害20% |
• 腦震盪 • 流鼻血 • 牙齒損傷 |
• 接觸性運動 • 碰撞意外 • 高衝擊運動 |
膝關節 |
包含多條重要韌帶的複雜關節 |
• ACL撕裂 • PCL撕裂 • 跳躍膝 • 跑者膝 |
• 運動轉向動作 • 長期跑步 • 跳躍運動 |
腿部肌肉 |
包括大腿、小腿等主要運動肌群 |
• 腹股溝拉傷 • 腿筋拉傷 • 脛骨夾板症候群 |
• 快速跑動 • 突然加速減速 • 長跑運動 |
肩關節 |
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 |
• 肩袖撕裂 • 肌腱炎(游泳肩) • 脫臼 |
• 游泳 • 投擲運動 • 重量訓練 |
三、運動傷害的症狀和原因
(一)常見的運動傷害症狀有哪些?
運動傷害通常容易辨識,因為大多數發生在運動或活動過程中,並伴隨明顯的不適或疼痛。當某個動作變得疼痛或異常時,便可能是受傷的信號。此外,還可能出現其他明顯的受傷跡象。<可參考:The 6 Most Common Sports Injuries>
常見症狀包括:
- 肌肉或骨骼疼痛(肌肉骨骼疼痛)
- 皮膚表面的瘀傷、顏色變化或腫脹
- 骨骼或關節外觀異常(畸形)
- 移動受傷部位或承受重量時感到困難
(二)運動傷害的原因是什麼?
運動傷害的發生通常與意外事故或身體負荷過大有關。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CDC)數據,跌倒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因素之一,占比超過四分之一。過度訓練也是主要原因,當運動強度過高、時間過長或高估自身能力時,肌肉與關節容易承受過多壓力而受損。直接撞擊同樣危險,例如被運動器材擊中或與其他運動員相撞。
增加受傷風險的因素包括未使用適當的防護裝備,如合適的鞋類或護具;運動前未充分暖身或伸展,可能導致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;以及突然增加運動強度,讓身體來不及適應高負荷活動。此外,高接觸性運動如籃球或對抗性競技,因頻繁的碰撞與衝擊,受傷機率相對更高。
了解這些潛在風險,能幫助運動者做好預防措施。
四、運動傷害如何診斷與治療
(一)運動傷害的診斷方式
診斷運動傷害時,醫師會從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開始。他們會了解受傷當下的情況,評估相關症狀,並觀察受傷部位的活動能力與觸感變化。根據傷勢的嚴重程度,醫師可能需要進一步檢視骨骼或軟組織的影像,以確保診斷的準確性。
為了獲取更清晰的內部結構資訊,醫師可能會安排影像學檢查,例如X光檢查用於評估骨折或關節異常,電腦斷層掃描(CT)提供更精細的骨骼與軟組織影像,肌肉骨骼超音波可針對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進行動態掃描,而磁振造影(MRI)則可詳細顯示肌肉、韌帶及肌腱的損傷情況,幫助醫師制定適當的治療計畫。
(二)運動傷害的處理與治療
1.運動傷害處理原則
當運動傷害發生時,可立即採取 RICE 方法來緩解症狀。RICE 代表休息(Rest)、冰敷(Ice)、壓迫(Compression)、抬高(Elevation),這有助於減少疼痛與腫脹。在運動場或操場上,家長、學校護士或運動醫務人員通常會先應用 RICE 方法,直到患者能夠接受進一步的醫療評估。然而,這僅是初步處理,後續仍可能需要其他治療方式。
<延伸閱讀:Sports injuries: prevention,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>
2.運動傷害的專業治療與復健
大多數輕微的運動傷害可在家中康復,但仍建議諮詢專業醫師,以確保治療方向正確。對於較嚴重的傷害,可能需要更專業的醫療介入,包括:止痛治療(使用非處方藥或處方止痛藥)、閉合復位(將關節移回正確位置)、手術(修復撕裂或骨折)、以及石膏或夾板固定(幫助受損組織穩定復原)。
在經過適當的休息與治療後,下一步是復健,以恢復受傷部位的力量與靈活性。醫師將指導何時以及如何逐步恢復活動,並可能推薦物理治療師制定個人化的運動計畫。幾乎所有運動傷害患者都能從物理治療中獲益,加速恢復並降低未來再次受傷的風險。
(三)如何判斷運動傷害是否需要治療?
當不確定是否需要醫療評估時,諮詢專業的醫療診所總是有益無害。某些重複性勞損(如肌腱炎)可能難以察覺,除非經由專業診斷。此外,若無法將症狀與特定受傷事件聯繫起來,可能會忽略潛在傷害。相對地,急性傷害發生時,也可能無法自行判斷傷勢的嚴重程度。
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尋求醫療照護:疼痛劇烈且無明顯改善、嚴重出血、瘀傷或腫脹、受傷部位明顯變形(如骨骼異常移位),或無法正常活動或使用受傷部位。
五、結論
運動傷害雖然常見,但透過正確的預防措施與適當的治療,多數傷害都能有效恢復並降低復發風險。無論是急性傷害還是長期勞損,及早評估與治療能幫助您恢復運動能力,避免傷勢惡化。
蕙林診所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,可為您提供完整的傷勢評估與個人化治療建議,協助您安全有效地康復。如果您對運動傷害的處理或復健計畫有任何疑問,歡迎前來諮詢,讓我們幫助您重返健康與運動生活。